善,可积福;德,能聚财

 

不一定信佛,但一定要有佛性。

佛性,是爱我、爱人之心。用佛待人,自己即佛。用佛性悟人,人可兼佛。

善心,可让心灯长明。

 

善是人之福源,所谓命运,既是天意,更在人为!

善,可积福;德,能聚财

 

1

行善,其实很简单

佛经有云:一切诸法,唯依妄念而有差别。若离心念,则无一切境界之相。

世间万物,唯心念而生分别,善恶之行,皆在这一念之间。

从前有个人,看见路边有一尊佛像,他心想:“如果有人从这佛像上面跨过,岂不是造成恶业?”于是,他把佛像安放在路边。因为他的动机是纯善的,所以造了善业。

后来又路过一个人,发现了路边的佛像,心想:“这尊佛像上面没有任何遮盖的东西,日晒雨淋,日久一定会毁坏。”他想保护佛像,找来找去,只找到一只破旧的鞋。于是,他把鞋子盖在佛像上面。在平时,这种行为当然非常要不得,但由于此刻他的动机非常纯善,所以也给他造了善业。

不久,又走来一个人,看见佛像上的鞋,心想:“是谁把鞋子放在佛像上的!真是太可恶了!”于是,他赶紧上前丢掉鞋子。这个人动机纯正,也造了善业。

随后,又来一人,看见路旁的佛像,心想:“这太不恭敬了,不应该把佛像放在这里。”于是将佛像安置在附近的墙头,也因此给自己造了善业。

最后来的那人,看到墙边的佛像,想着:“佛像应该在家虔诚地供养才对呀。”于是,他将佛像请回家,每天焚香礼拜供养。这人也一样造了善业。

行善,其实很简单,由心而发,不论大小。

心诚便可造善业。哪怕只是一个微笑,一句问候,一声鼓励,无不是善。善念起,人人都可行善。

行善,就是给自己积福。福报由善念而来,种善因,得善果,从来如此。

善良,是世间最温暖的力量。

善,可积福;德,能聚财

 

2

人有德,路好走

禅宗六祖慧能大师在《六祖坛经》上说:“若真修道人,不见世间过。”真正有德行的人,能宽容他人之过。心宽路才能好走。

庐江有一位孙起山先生,要去吏部等候选派官职,因旅费不足,只能沿途雇用驴子前往。这一天,来到河间南城门外,雇佣不到驴子,又被突如其来的大雨打乱了行程,只好躲在附近一户人家屋檐下避雨。主人看到后,十分生气:“以前整地时你没没出一分力,建屋时你也没有出一分钱,你凭什么坐在这里?”说着,就将孙先生推到外面淋雨。孙先生无法,只好在雨中继续前行。当时,河间县令还没有题缺候补,孙先生到了京城几个月后,抽签补缺,竟抽到了河间县令这个职位。上任之时,被这户人家的主人认出来了,惶恐不安之下,打算迁往他县。孙先生听到这个消息后,将民宅主人唤至跟前,笑着对他说:“我怎会与你计较这些事呢?不过也希望你日后再莫重蹈覆辙,靠厚道才能培养福报啊!”

做人,德为本。德行好的人,处处结善缘,善缘广者,天必佑之,路自宽也。人有德,必有福。厚德方能载物,德,是修身,更是福报。德不配位,必有灾殃。欲望是无底之洞,若没有德行匹配,早晚会被欲望吞噬,灾祸来寻。有德之人,路好走。德行,不仅是修养,更是善良和财气。德行好的人,命中常有贵人相助。德行好的人,能聚财。若要财气,先修德行。

3

德,决定命运;善,改变人生。

《太上感应篇》中讲:“祸福无门,惟人自召;善恶之报,如影随形。”

善、恶之报如影随形,丝毫不爽。不该得的福报,怎么都强求不来;是自己的福报,别人抢也抢不走。

《了凡四训》中有这样一个故事:

福建莆田县的林家有位老太太,乐善好施,常做粉团给穷人吃从不厌倦。

一位仙人有心试探,便化作道士,每天来老太太这里讨六七个粉团,一连三年,从不间断。老太太却也从不厌倦,每天都如数给他。

仙人这才知道她做善事确实出于真诚。于是一日临走前,对她说:“我吃了你三年的粉团,无以为报,特地前来告诉你,你家屋后有块宝地,你死后葬在那里,可报你子孙后代当官无数。”

老太太去世后,葬在仙人指点之处。葬后第一代就有九人中进士,后来世世代代当官的人果然很多。因此,福建还流传着“无林不开榜”这样的话,意思就是,每次考试发榜,榜上准有林家人。

善,可积福;德,能聚财。人一辈子,只有善良和仁德才能招来好运。

人无德不可立,心无善不得福。没有善行,何来福报?人一生的祸福,都种在自己的心间。心生善念,成万世福;心生恶念,食万事果。是苦是乐,皆在心念。

德,决定命运;善,改变人生。改命,其实很简单,就藏在那一丝善念里。
来自网络

 

郑重声明: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,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,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,多谢。